您的位置:首页>民 生

【龙马夜读】由“开水不响”说开去

来源:​区作协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31日 20:47

◇龙马潭区  赵庆群

自然和社会原本就是相通的。故很多社会现象通过自然现象来解读,有触类旁通,令人豁然开朗之效用。

记得小时候,父亲给我讲过一个道理,“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果真是这样吗?我带着好奇心反复观察,还真就这样。坐在炉子上的一壶水,加热到一定温度,便发出“嘶嘶”的声音。随着温度的升高,响声益大。此时的水并没有烧开。等壶里的水翻滚起来,也就是开了,反而听不到什么声音了。

我想,父亲之所以告诉我“响水不开,开水不响”,恐怕不是要我懂得一点生活常识,主要还是让我明白一个做人道理:做人,一定要扎扎实实,埋头苦干,不求闻达,不务虚名,像烧开了的水一样,不声不响。

无数实事证明,那些有大作为,大贡献,成就了一番事业的人,还真就像烧开了的水一样,不声不响,默默奉献,“衣带渐宽终不悔”。也许恰恰是因为他们不事张扬,把名这个东西看得很淡,结果反而实至名归。画家齐白石曾这样说,“70岁的时候,才知道自己不会画画。”乍听这话,简直不可思议。然仔细琢磨,真之至也。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入,人类的认识活动不断地把人的知识推向一个尴尬的境地,即所知越多,无知越多。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被人誉为“汉语拼音之父”。而他却说,“我不喜欢这个称呼。这不是我一个人做的,我只不过多做了一点,不能把别人的功劳记在我头上。”相声大师马季一向把名看得很淡。他曾风趣地说,“要那名干啥,谁不知道你身上长了几斤肉?”

与之相反,有的人刚刚取得一点成绩,或者刚刚有了一点名气,便吵吵嚷嚷,张扬夸耀,生怕别人不知道,生怕人家不拿自己这个豆包不当干粮。更有甚者,为了出名,不惜将别人的劳动成果据为己有,弄虚作假,沽名钓誉。岂不知响水不开。这种人由于把虚名看得很重,孜孜以求之,到头来不会再有什么大的作为,只能止步于不开的“响水”。

说到开水不响,我联想到另一种自然现象,谷穗和莠子。记得读中专时去工厂实习,一位厂领导在给我们这些学生作传统教育报告时说,“人,一定要谦虚谨慎,注重实干,不尚空谈,不务虚名。不信,到了收获季节,你去谷地里一看,那沉甸甸的谷穗一个个弯腰低头,等待收获。可你再细看,就在它们当中,稀稀拉拉分布着长得很像谷子的东西,在那里高昂着头,显得很了不起。其实,那不是谷子,而是不打粮食的莠子,也叫狗尾巴草。做人,就要像谷穗那样,不声不响,老实本分;而不要像莠子那样,华而不实,徒具虚名。”这位领导的报告距今已50多年了,可那谷穗和莠子的比喻仍然深深地刻写在我的记忆里,影响着我的人生道路,每当我的工作学习上取得一点成绩和进步时,就用那位领导的话告诫自己,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切不可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和一孔之见,上下求索,永不停步。

走笔至此,我想起一句谚语,引为结尾:

“口袋里装着麝香的人不会在街上大吵大嚷。因为他身后飘出的香味已经说明了一切。”

作者简介:赵庆群,山东省嘉祥县人,退休教师,爱好写作,曾经在省内外报刊杂志发表论文、散文、杂文700余篇。

责编:姚艾青

编辑:阳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