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专题】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学习】人才对发展经济的作用不可估量

来源:​龙马融媒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15日 16:51

人才对发展经济的作用不可估量

(1983年4月25日)

习近平

 今年3月,县委研究制定了关于《树立新时期的用人观点,广招贤才的九条措施》。这个《九条》,在3月29日《河北日报》头版头条公开发表后,引起县内外很大反响。许多有志有识之士,有才有能之人,纷纷投书或亲赴我县,表示愿为振兴正定贡献一份力量。到目前,县人才技术开发公司已接待来信来访150人次。其中,具有工程师、助理工程师或相当职称的46人,还有一些是属于有一技之长或自学成才的人。

  但是,因宣传工作配合得不够及时,舆论造得不够充分,致使部分同志认识上存在三个问题:

一叫不理解。有些同志对于树立新时期用人观点,对于“招贤纳士”广揽人才的重要意义理解不够、重视不足、缺乏远见,看不到人才问题已经成为振兴正定的当务之急,对人才问题不感兴趣,对落实县委《九条》措施领导不力。有的公社和单位,让他报项目、提要求,总是迟迟不见行动。

 二叫有顾虑。有些同志对《九条》究竟怎么样,持怀疑、观望态度。他怕,怕什么呢?这样搞是不是越轨出格了?用的人万一出点毛病怎么交代?请来了“外地和尚”,“本地和尚”积极性会不会受影响,“不念经”了怎么办?等等。

三叫有误解。有的同志把有发明创造、有较大贡献的技术人员和一般技术人员的作用混为一谈,分不清楚。还有个别同志甚至产生一种错觉,认为县委只看重“远来的和尚”,盖“招贤馆”“人才楼”、转户口、安排子女等,这些好处都给了外地来的人才,“本地和尚”不吃香了等。

  上面列举的几方面问题,我认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各级领导应当引起注意,并认真加以解决。

一、为什么要“招贤纳士”、博揽人才

  现在,人才问题已经引起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普遍重视,并成为大家经常议论的一个重要话题。这个问题不会发生在“文化大革命”中,也不会发生在打倒“四人帮”反革命集团之后的一两年内,是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这不是偶然的,它是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的反映,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必然结果。诗人龚自珍曾说,“一代之治,必有一代之人才任之”。人民要富裕,国家要富强,中华要振兴,就必然要求涌现出一大批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各种有作为的人才。可以说,没有人才,我们的经济就不会振兴;没有人才,我们的现代化目标就会化为泡影。

  纵观中国历史,凡是升平昌盛之世,总是伴随着大批人才贤士的出现;凡是有作为、有建树的历史人物,对人才问题总是高度重视的。像萧何月下追韩信、刘备三顾茅庐请“卧龙”等故事,已为大家熟知,成为千古佳话。这里,我想再讲一个古人荐贤用贤的故事,以期引起大家的思考。

  唐太宗李世民,是个大家都熟悉的人物,他的用人政策,历来被后人所称道。他当皇帝后,要大臣封德彝负责推荐贤才。可是几个月过去,封德彝一个人才也没有推荐出来。他不仅不举荐,还说自己“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唐太宗当即驳斥他说:“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意思是君子选用人才好比使用器物,应该各取所长,因人而异。不这样,难道还能向其他朝代去借人才吗?你推荐不出人才,只能说明你不识人才,怎么能说没有人才,这不太贬低天下之人了吗?唐太宗排除阻力,广开才路,不拘一格,提拔新人,一个比较突出的例子,就是发现和重用马周。马周出身低微,家境贫寒,寄居在中郎将常何家中做门客。有一次,唐太宗要求大臣“极言得失”,就是让大臣们给皇帝提意见,马周替常何写了一个有20多条意见的条陈。唐太宗看后大为欣赏,当他从常何嘴里知道是马周所写时,立即派人去请,因为来得慢了,他还派人去催。唐太宗亲自同当时仅29岁的马周谈话,认为他很有才能,就安排他在门下省当官,以后不断提拔。马周帮助唐太宗处理了许多复杂事件,成为一时的名臣。由于唐太宗不拘一格,广开才路,重用贤才,使得他统治的时期,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少有的升平时期,出现了有名的“贞观之治”。

  从现代来看,人才与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关系更为密切,这已为许多发达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史所证实,同样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史所证实。大家都知道,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为我国国防尖端工业的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20世纪50年代,当时还在美国的钱学森想返回祖国。美国海军部次长金波尔电告美国移民局说:“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那些对我们来说至为重要的情况,他知道得太多了。无论在哪里,他都抵得上5个师。”那位金波尔,虽然对中国人民颇不友好,但却有一点可取之处,他说钱学森“抵得上5个师”,说明他很懂得优秀人才的巨大价值。这方面的事例报刊杂志屡有报道,大家都曾看到,我不再多讲。

  下面,我想着重从我县的情况,来谈谈人才的重要性。

  我县仅有大专以上毕业文化程度的379人,加上自学成才或中专毕业后取得技术员以上职称的256人,其中助理工程师以上的138人。人才不足,已成为阻碍我县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问题。特别是经济部门,除少数企业暂时能够应付局面外,大多数企业和单位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科技人才和技术骨干力量不足的局面,有的甚至到了连正常生产都无法维持的地步。举几个例子:我县制酒厂是个亏损严重的企业,生产酒总是赔钱,目前贷款已达108万元,每年仅利息就将近10万元。这样一个企业,他们不想打翻身仗吗?想,恐怕从厂长到工人都在想。可是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不是干劲不足,而是人才不足,全厂170多人没有一个技术员。近来他们抓了一个新项目--生产酒精,搞好了可以赚钱。他们从外地聘请了一位工程师主持试制,今年3月份试产成功,可是那位工程师一走,却又连一斤酒精也烧不出来了。没办法,最近几天他们又从石家庄请来3位内行帮忙,眼看酒精快要烧出来了,却又都漏掉了。一查原因,原来是酒精塔的组接处,本应用石棉垫来密封,可他们为了省钱,却用了马粪纸。时间一长,必然要漏。出发点是好的,可是干了外行事。假如他们厂有一个懂技术的、内行的工程师或技术员作指导,就不可能走这样的弯路。他们的书记、厂长很辛苦,工作热情很高,工人们也很辛苦,为什么生产搞不上去?很关键的一条,就是缺乏技术人才。我县色织厂同样也存在这类问题,全厂400多人,仅有1名大学生技术员,而且技术骨干队伍也很薄弱,新产品没有力量搞,设备坏了也没有人能修。全厂111台织机,在国内讲是比较先进的,可是坏了修不了,经常有二三十台停机。厂领导班子几位同志很辛苦,轮班倒,连轴转,天天钉在厂子里,但是一季度仍然出现亏损。厂领导说,他们是辛辛苦苦地挨批评。为什么会这样?除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外,很关键的一条,同样也是缺乏技术人才。再举一个与他们不同的例子,朱河大队地毯厂,1971年建成投产,但由于技术水平低,造成成本高、利润低,而且只能干低档活。后来他们从保定地区请来一位有40多年经验的老师傅当顾问,一年就大变样,不仅年利润达到35000元,收入大增,而且扩建了厂房,添置了设备,增加了30名工人,进一步扩大了生产能力。这些事例虽然是一些侧面,但是很能说明问题,它说明了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发展经济的当务之急。

  再从我县今后的经济发展方向方面,看看人才的重要性。实现我国人民生活提高到小康水平、2000年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两个目标,是我们各级干部和群众最关心的问题。1980年我县工农业总产值17795万元,去年人均收入280多元(包括家庭副业收入),要实现小康和翻两番,也就是说,到2000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要达到7118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120元,任务相当艰巨。

  靠什么实现这两个目标?必须先弄清经济结构、布局和重点。农业方面,从我县传统的农业种植业情况看,目前若没有重大技术进步为条件的话,只能是稳步发展。粮食亩产在1200斤左右徘徊,说它徘徊,就是说今年是1300斤,明年可能不到1200斤;棉花也是在120斤左右徘徊。产量或高或低,这都要看气候好坏、劳动积极性高低和对现有技术成果的掌握运用。农业大包干责任制的推广和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农民对科学技术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这都是政策的威力。但政策的威力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在大包干责任制落实比较好的地方,已经看到这种苗头,积极性有了,可是科技掌握太少,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说到一定阶段,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将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逐步摆脱气候等恶劣自然条件对人类生产活动的限制,在这些方面的问题没有解决之前,我县单靠农业种植业不可能达到翻两番的水平。翻一番如何,还要看努力结果,看来也是很艰巨的。从目前情况看,大面积调整作物布局,上茬小麦下茬棉,这就很了不起了,这样搞到每亩300元的经济收入就很不简单了。农业种植业一定还要抓紧,决不能放松,但要看到它的发展不是无限的,幅度不会很大,这一点一定要清楚。

  多种经营要有一个大发展。去年初见成效了,家庭种植、养殖业,特别是其中的鸡、兔养殖有很大发展;养牛有较大潜力,无论是原料还是市场,前景都很广阔;蘑菇、草莓等种植项目也有潜力可挖;两河滩的改造,去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号召下已全面展开,林果的发展是乐观的。上述各项以及很多其他的种、养项目,都有较大潜力,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比起山区、沿湖海江河的地区,人家的优势比我们大,我们的资源不如人家丰富,我们的传统项目不如人家多。所以说,一种二养,还不是我县真正的优势。什么是真正的优势?就是具有一种人无我有、人劣我优的条件。所以说,除在种养方面仍需做出种种努力(包括疏通流通渠道等)来大力发展外,若要实现两个目标,还要考虑别的出路。

  出路何在?我看在于大上工副业,靠城市吃城市,靠铁路吃铁路,发展商品经济,上工业项目。我县上工业有许多别人不能比的优势,与外地一些经济繁荣地区条件也相近(当然比不了广东,也不如江苏、山东),这优势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交通发达。有京广、石德两条铁路干线;有若干条公路干线和支线。二是能源供应情况算是好的。不久将建成11万千瓦电站,可以缓解当前用电紧张状况;煤炭供应也较好,比南方优越得多;油的供应虽紧张,但这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总之,能源的供应对我县工业发展起着保证作用。三是靠近城市。距石家庄市15公里,距北京市270公里,距天津市也不太远,发展经济协作渠道多。人家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要靠城市吃城市。四是剩余劳力多。目前,我县长年在石家庄市干活的人已近万人。全县20万劳力,有5至10万从事农业种植业足矣,其余可搞多种经营,搞工业、商业。一方面发展多种经营需要剩余劳力,另一方面剩余劳力要找出路,既是条件也是目的,离土不离乡嘛!五是工业利润大、产值高。要想翻两番,还得靠工业。这是一个老问题了。人们一定会说,做梦也想上工业,但“上工业之难,难于上青天”,没有门路,又没有技术,如何上?

  先说上什么,绝不能盲目上。一是不能步人后尘。意思是不能跟在人家屁股后面跑,一哄而起,一哄而散。二是不能只去拣人家已经淘汰的旧设备、旧工艺、旧项目,这样耗能高、效益低,没有竞争力。三是不能贪大求洋。搞大洋全,投资大,资金周转慢,长期不翻本。应该上的项目,总的原则是:投资小,见效快,能耗低,成本低,转产快,资金周转快,原料、市场广阔。县办工业和社队企业一齐上,重点上社队企业。一要立足本县资源,发展加工业,如林果、食品、肉类和农副产品加工。二要上与大城市、国营企业配套的偏门产品,学做一种贴在鲸鱼身上的小鱼。大工业认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我们没有肉吃,吃鸡肋也是好的。三要发展人无我有的新产品、冷门产品、独家产品,这也是最应重视的,“一招鲜吃遍天”嘛,形成自己的拳头产品,能有力地打出去;形成自己的龙头产品,能一带一大片,一带一条线。

  如果全县四五十个县办企业和25个公社、220个大队都有自己的新产品、一招鲜产品,有大批拳头产品,有若干个龙头产品,那么,劳力就有出路了,我们的日子就好过了,经济也就发达了,翻两番、人均800美元就大有希望。

  如何去实现这一美好的理想?理想的实现必须靠现实的努力。没有项目,没有新产品,没有技术,没有原料,没有市场,这些仅是表象,归根到底还是没有或缺乏人才,或者是没有充分发挥现有技术业务人才的作用。一个地区和一个国家,虽有大小之别,但道理是一样的。经济发达国家,如日本,国土资源很贫乏,但它靠众多的技术人才,便能在经济上处于世界先进行列。美国正是因为在二战期间聚集了大批为躲避德国法西斯迫害而流亡的欧洲科学家,才加速了美国科技各领域的发展。我国经济发展领先的南海县、中山县,也是靠开发人才资源,招来大批港澳同胞,引进大量新项目,并以此得到很大发展。

  试想,如果一个人拿出一项每年能带来10万元利润的新产品设计方案,我县四五十个县办企业和25个公社、220个大队都有一个这样的人才的话,就可以创造出3000多万元的利润,这将是我县现有县办工业利润的10倍,这样就需要300名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如果每个生产队都上一个新项目呢?还有农业、种植业、多种经营再来个大发展,又将需要多少新技术和人才呢?这就够多了。

  发展经济一靠政策,二靠科技,这好比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两个车轮。而要使车轮运转自如,稳步前进,就需要靠人去驾驶,要靠人的聪明才智,要靠有较多知识、较高技能水平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归根结底离不开人才的积极作用。“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人才问题,既是振兴正定的当务之急,也是具有战略意义的百年大计。对人才问题早认识、早重视、早去抓,我们的经济工作就早主动、早搞活、早见效。反之,我们就将陷于被动,甚至一事无成。可以预言,人才的开发将会带来巨大社会财富的创造,人才的聚集会带来经济的繁荣。而人才的聚集以及技术专门人才积极性的调动,靠什么?只有靠政策,一个有吸引力、有感召力、有推动力的政策。于是,县委就以此为出发点,经过几次讨论,几易其稿,形成了放宽政策、博揽人才这《九条》措施。

二、关于《九条》措施的几点说明

  《九条》措施公布后,多数干部群众拥护,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不同认识,有必要加以说明,以统一大家的思想。

  (一)《九条》措施的核心,是树立新时期的用人观点,这《九条》都是围绕着这个核心做文章。过去,由于种种原因,我们选拔人才的视野太窄,范围太小,老觉得人才难选,自己把自己束缚住了。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坚决肃清“左”的思想影响,摆脱“论资排辈”的封建观念和“人要完人”等形而上学观点的束缚。因此,我们提出要树立新时期的用人观点,就是要解放思想,打破框框,消除偏见,任人唯贤,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一方面,我们要大胆起用和广泛发掘各种人才;另一方面,选用人才也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

  这里要消除一种误解,就是有的同志认为,一讲不拘一格,就是不讲“德”,缺“德”也可以用。这种看法不对,是对“德”这个概念认识不清的表现。我们讲“德”,是指无产阶级之德、共产主义之德。可是过去由于“左”的思想束缚和习惯势力的影响,有些同志常常把一些偏见也塞入了对“德”的认识。比如,有的把有知识、有文化同有觉悟对立起来,习惯于把知识分子看成是缺乏思想觉悟的人;有的把重视业务技术同要求政治进步对立起来,习惯于把事业心强、专心从事科学技术和业务工作的人看成是脱离政治、不求进步的人;有的把科技人员因脑力劳动的特点带来的某些生活习惯,说成是自由散漫、不好管理等;有的把有独立见解、勇于创新同谦虚谨慎对立起来,习惯于把勇于发表个人意见、富有革新精神看成是“骄傲自大”“翘尾巴”等;还有的眼睛总是盯在某人“出身不好,社会关系复杂”,曾被当作“资本主义”典型批判等问题上,而不肯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这些都是对于人才的误解和偏见,是不能够与我们讲的“德”相提并论的。德才兼备和不拘一格,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蒋筑英、罗健夫以及许许多多蒋筑英、罗健夫式的优秀知识分子,不都用他们的行动表明他们是有很高共产主义思想觉悟的吗?陈景润出国讲学,节俭度日,把省下的上万元钱交给国家,以及许许多多知识分子积极要求入党的事实,不正是政治进步的最好说明吗?他们为了取得一项科研成果,除八小时正常工作之外,不知熬了多少个不眠之夜,这难道还不足以令那些一张报纸一杯茶,上工不出力、出力不出活的人惭愧吗?他们所具有的独立见解、大胆创新、不怕风险的精神,不正是改革之年需要大力提倡的吗?

  另外,即使有些人才有这样那样的缺点、错误、毛病,也不能求全责备,使其一技之长得不到发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古人东方朔曾有一句名言:“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对人才的缺点过于苛求就会埋没他的长处,既要看小节,更要看大节,这才是对待人才的正确态度。在党员和干部队伍中,任何道德败坏的人(包括“三种人”)都不能进领导班子,这是原则、立场问题。但属于用人之一技之长,则不要因为一个人有缺点,曾经犯过错误而埋没了他的技术特长。

  还有一个浪子回头的故事。周处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浪子,小时候力气过人,性情暴烈,平时骑马射猎,并骚扰百姓,横行乡里。当时南山有猛虎,水下有蛟龙,也经常危害百姓,人称猛虎、蛟龙和周处是家乡“三害”。后来周处经当时著名学者陆云的教诲,痛改前非,上山杀死猛虎,下江斩了蛟龙,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一个知识渊博、很有修养的人,最后为国光荣战死。这说明,人孰无过,朝闻夕改,就是好人,这就是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

  总之,一是不要对知识分子和有才能的人产生缺“德”的误解;二是人无完人,不要求全责备,而要循循善诱,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只要有错就改,我们就要相信他、任用他,让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为人民、为国家做出贡献来。

  (二)《九条》措施的目的,是“招贤纳士”、博揽群才。招贤既包括外地的人才,也包括本地的人才,不要把这《九条》仅仅理解成是针对外地人才讲的,是只看重“远来的和尚”,县委没有这个意思。在人才问题上,不论本地、外地,只要确有真才实学,能够为我县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做出贡献,都是一视同仁的。一方面要尽可能地吸收外地人才,以壮大我县人才队伍;另一方面,我们的根本希望所在,还是本县的人才,这是振兴正定所要依靠的基本力量和骨干力量。要通过调动现有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培养、扶持人才成长,鼓励、支持自学成才等途径,造就一支宏大的人才队伍,担当起振兴正定的重任。

  (三)要正确理解《九条》中关于给有突出贡献的人才以较高待遇的规定。《九条》中,对有突出贡献者,规定了利润按比例分成,给予重奖,晋级晋职,农村家属优先转吃商品粮,并给家属、子女安排适当工作,以及兴建“人才楼”“招贤馆”等条款。这里有一个界限,就是“有突出贡献者”。所谓“有突出贡献者”,应当是其发明创造或科研成果使我县得到了较高的经济利益,给社会创造了较高价值的人,或是为我县的经济发展发挥了显著作用的人。对于这样的人才,给予较高待遇和报酬,是符合按劳分配原则的。比如,对帮助我县搞成项目其利润按比例分成的问题,是在保证国家拿大头、集体拿中头、个人拿小头的前提下按比例分成。看起来报酬高一些,但与他本人所创造的成果相比较,仍是相适应的。对于兴建“人才楼”“招贤馆”等措施,主要是为这些有突出贡献者解除后顾之忧,使其能够更加专心于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目前,我们的财力物力都很有限,加上其他一些条件的限制,还不可能面面俱到,对全县的科技人员和技术骨干都给予较高生活待遇,这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也要按照省委文件规定,尽可能地、逐步地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各级领导干部在对待人才的问题上,要有“五百金买马骨”的态度和精神。燕昭王即位后,为报齐国曾经灭燕之仇,请郭相国荐才。郭相国讲了一个故事:有个国王买千里马,使者以五百金买回一匹死千里马的骨头,于是美名传开,人们知道国王连千里马的骨头都爱惜,更会爱惜千里马了。结果,很快得到活千里马3匹。你可把我当死马骨头,引来大批千里马。燕昭王觉得有理,为郭相国筑了行宫,倍加优待,又在易水河边筑起高台,上面堆满黄金,名叫招贤台,也叫黄金台。剧辛、苏代、邹衍等名士相继到了燕国,特别是乐毅,慕名而来。不久,乐毅率军攻齐,势如破竹,大败齐国,为燕国报了仇。要明白我们的知识分子并非贪财之辈。报纸上曾发表了一个调查报告,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知识分子最大的希望是使他们的知识才能发挥出来,为四化建设做出贡献,他们并不考虑什么优待条件,待价而沽。我们也不需建什么黄金台,就是要有一种求贤若渴、爱才如命的精神。谁能够重视人才,发挥他们的作用,人才也就慕名而来。贤才者,国之大宝也,县亦然。古人云,国之所以不治者三,不知用贤,此其一也;虽知用贤,求不能得,此其二也;虽得贤,不能尽,此其三也。一个县、一个单位、一个企业、一个公社、一个大队,也是这样,必须知道人才的重要性。求其贤而尽其才,才能把本单位的工作搞好。

三、怎样贯彻落实好《九条》措施

  (一)要排除思想阻力,扫除障碍。在广招人才、发掘人才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阻力,主要是“左”的思想影响,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嫉贤妒能,论资排辈,求全责备,以及其他旧的习惯势力。对于这些东西,不能允许有它们存在的市场。目前,首先要搞好宣传工作,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和宣传手段,广泛宣传新时期的用人观点,宣传县委、县政府的《九条》措施,使广大干部群众都知道人才问题的重要性,认识“招贤纳士”、博揽人才对于振兴正定的重大意义,形成一个大家都来当“伯乐”、广开才路、人才济济的局面。

  (二)要认真搞好人才开发工作。人才开发工作,不仅县里搞,各个公社、大队和县直单位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开展起来。一方面要立足本地,积极发掘人才潜力。对于一些专门人才或有一技之长的人,采取群众推荐、毛遂自荐、开科考试、公开征聘等方式,把他们挖掘出来,大胆使用,量才选用,把他们放到能够发挥自己专长的岗位上去,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要放开眼界,从更广大的范围内选拔人才。一个单位(企业)的领导者,对于自己单位的生产状况、生产中的薄弱环节、能搞什么新项目、企业的发展方向、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要做到心中有数,并且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招揽人才。只要他确有真才实学,能为我县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就要千方百计争取来,为我所用。对于那些能够带来新项目、新品种的人才,只要这些项目、品种本地确有条件、确有能力上,就要想方设法把人才请来,把项目搞上去。同时,我们提倡多搞一些短期聘用,或新技术、新项目的转让。

  (三)要做好本地、本单位科技人员、技术骨干的管理使用工作。对于那些确有真才实学的同志,要大胆信任,放手使用,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学非所用或专业不对口的,要积极调整,不要搞本位主义的人才单位所有制。各单位要逐步建立人才登记制度,对人才的选择、使用、培养、考核和奖励,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利早出人才、多出人才。同时,要积极鼓励和扶持自学成才,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各种方便条件,促进成长。还要认真搞好文化教育、技术培训等工作,不断提高我县职工队伍和农民科技队伍的素质,为人才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各级领导班子要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把既搞活经济又出人才作为自己的双重任务共同抓好。各级领导班子都要明确专人具体管理这项工作。各级党委要加强对科技人员和技术骨干的思想工作,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要认真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实际困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振兴正定经济做出更大贡献。

  诗人龚自珍有句名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我们相信,在党的十二大精神指引下,各级领导认真执行党的有关政策,扫除各种云雾灰尘,则人才就如群星当空,尽在眼前,翻两番的目标,将随着人才的开发而早日实现;振兴正定的大业,将随着人才的荟萃而必获成功!

附件

树立新时期的用人观点,广招贤才的九条措施

一、热烈欢迎我县所需的外地各种科技人员来正定帮助发展县、社、队企业。对搞成的每个项目,只要产品有销路,其利润由双方商定比例分成,或给一次性总付酬。贡献突出者,县委、县政府将予以记功、记大功、晋级、晋职。在农村的家属户口优先转吃商品粮,并给家属、子女安排适当工作。

  对我县技术人才更应充分重视,发挥其专长。对有发明创造、做出突出贡献者,其待遇和招聘外地技术人才同等对待。

  二、大胆起用和广泛接受各种人才。其中包括出身不好,社会关系复杂,过去犯过错误已经改正的;曾当作“资本主义”典型批判至今仍不被重视的;由于社会上的偏见,使其科研工作遭受压制的;没有学历而自学成才的。

  三、千方百计为人才的调动提供方便。凡需要调入我县者,组织、人事、劳动部门要积极予以办理,若一时办不齐手续,可先来后办,原工资照发,粮食定量不变(全部细粮),工龄连续计算,今后根据贡献大小另行确定工资数额;对不能调入我县工作者,可短期应聘或兼任我县某方面的经济技术顾问。

  四、愿为全国各地技术人员提供试制新产品、推广新技术所需要的工作、生活条件。新产品一旦被本县采用,即付重奖;收到经济效益后,利润按比例分成或给一次性总付酬。同时也允许研究项目失败,不追究责任,工资报酬、往返车费照付。

  五、调入的人才,由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使用,出现问题,县委、县政府领导亲自加以解决。

  六、兴建“人才楼”“招贤馆”,积极为调入人才解决住房。设立人才服务处,对人才统一管理。对我县和国家有突出贡献者,配备助手、车辆,做到搬煤到屋、送粮到户,解决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各部门都要按照省委文件精神,积极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为我县中级以上知识分子和自学成才者,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

  七、成立人才技术开发公司,吸收人才,接受新产品、新技术;对科研人员和自学成才者正在业余研究的有前途的科研项目,若愿意给予本公司,而又被本县所采纳者,将尽力协助解决经费困难。对本县技术干部要合理使用,充分发挥其特长。

  八、积极鼓励、扶持城乡团体和个人自筹资金和外地大、中专院校签订教学、代培合同,定向培养人才。教授、学者、工程师及有技术专长者应聘来县讲学,指导企业经营管理,车接车送,热情接待,并发津贴费。

九、实行人才流动。调入本县的科技人员来去自由。本人一旦感到自己的技术专长不能有效发挥时,可以申请调到所向往单位,县委、县政府不加阻拦,并给予提供出走方便。

信息来源:龙马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