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泸县粟喻粮油专合社负责人刘世超得知今年市委农村工作会议要求“开展吨粮田创建”后,笑着说:“今年,我打算在去年的基础上大幅增加,争取‘吨粮田’达到三四百亩。”
所谓“吨粮田”,就是每亩年产1000公斤粮食的农田。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吨粮田”创建,这是第一次把“开展吨粮田创建”写进中央一号文件,作为在全省开展“吨粮田”创建处于领先地位的泸州市有何打算呢?
市委农村工作会议要求
开展“吨粮田”创建
今年市委农村工作会议要求,开展“吨粮田”创建,挖掘再生稻潜力,努力多产一季粮。
至于把“开展吨粮田创建”写进中央一号文件,以及今年市委农村工作会议要求贯彻落实的好处,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教授级高工)朱建忠认为,面对粮食需求刚性增长和环境资源约束趋紧的突出矛盾,如何实现粮食增产,确保粮食稳定供应,是当前保障粮食安全面临的重要课题。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吨粮田”,意味着通过创建“吨粮田”,挖掘现有耕地潜力,继续主攻粮食单产,将是今后实现粮食增产的重要途径。
影响粮食单产提高的主要因素有耕地、种子、机械、栽培技术、化肥农药的投入等,创建“吨粮田”,要抓好良法、良田、良种、良机等关键点。
在良田方面,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水、土、田、林、路的综合治理,把中低产田改造为丰产田、高产田、吨粮田。与此相应,泸州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十年攻坚行动,落实“中央、省级和市县财政补助资金每亩共计不低于3000元”的补助标准,整合涉农项目资金优先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逐步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预计2023年,泸州将新建高标准农田29.1万亩。
在良种方面,市农业农村局粮油生产科科长赵耀告诉记者,加快培育推广高产稳产、品质优良、多抗广适的粮食新品种。即所种水稻品种兼顾中稻和再生稻生产,特别是要保障再生稻的高产。目前,可以考虑种植甬优4949、内6优107两个品种,以保障高产目标的实现。
据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今年,泸州力争打造中稻+再生稻“吨粮田”15万亩,通过良田、良种、良机、良法的有机融合,从而提高粮食生产规模化、智能化、机械化、集约化水平,提高粮食单产水平。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打算多种“吨粮田”
去年,刘世超第一次试种,有50亩稻田的总产量达到了“吨粮田”标准,让他尝到了种“吨粮田”的甜头。
“我以前不重视蓄留再生稻,加之去年遇到了干旱,不然,我的‘吨粮田’还要多点。”刘世超说道。
2015年,刘世超与一些村民一起组建成立了泸县粟喻粮油专业合作社,并兼任理事长。到2021年,该专合社从当初流转500亩土地到流转土地1500多亩,辐射带动泸县方洞镇、喻寺镇发展优质水稻、水稻制种、高粱和油菜等粮油产业3万余亩。该专合社现拥有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植保飞机等大中型农机具100多台(套),总价值300多万元,已建成烘干贮藏中心、大米加工全自动生产线并投入使用,成为“四川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今年,刘世超计划种植水稻1600亩,是刘世超8年中种粮的最大面积。刘世超告诉记者,他今年打算多蓄留再生稻,计划“吨粮田”达到三四百亩。
不过,由于种粮实行了全程机械化,即耕、种、收、烘干、加工等环节做到了“懒汉种粮”,机收水稻会造成再生稻减产,刘世超希望有关部门帮助解决。
尝到甜头的,还有泸县更多的种粮户。据了解,在今年的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泸县县委主要负责人交流经验时说,泸县去年把良法作为粮食生产的关键支撑,推广农技配套,通过推广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发展中稻+再生稻 “吨粮田”示范区5万亩,让核心区中稻+再生稻亩产再创历史新高。
泸州开展“吨粮田”创建已有10多年历史
去年10月8日,由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水稻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联合对泸州市中稻+再生稻“吨粮田”大桥示范片再生稻进行测产验收。经专家组现场测产验收,示范片再生稻平均亩产409.5公斤,加上中稻的亩产量,合计达到1149.5公斤,比前年每亩增产140公斤,已超过泸州市历史上双季杂交水稻1140公斤的最高水平。
至于这次高产的原因,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认为,种植了优质杂交稻甬优4949品种,良种保障了高产;采取合理密植技术,亩栽水稻10000-11000株,以密植确保产量;人工提前播种期,延长了水稻基础营养期,可使水稻抽穗扬花提前,避开了泸州7月下旬8月上旬的高温伏旱,减少了水稻遭受干旱的影响,可让再生稻早生,促进再生稻生长;配方施肥量约大于常规种植的20%,保障了再生稻所需营养;病虫害防治到位,在秧苗“最高标”和“破口期”喷施农药,防治稻飞虱、纹枯病等病虫害,让水稻苗期不受病虫害影响;成立了高产技术攻关小组,制定育苗、移栽、肥水管理等技术方案和耕作方法,组织技术人员指导农户种植;面对去年连晴高温天气,合江县组建农机抗旱队伍保供水,通过提灌站确保了示范片水源灌溉,强化植保技术保生产,做到了绿色植保和科学施肥技术到田间。
去年,泸州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推进泸县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大县项目,推广自主选育的“泰优2903”等全省“稻香杯”获奖品种;开展水稻“吨粮田”高产示范创建,打造中稻+再生稻“吨粮田”10万亩。
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首席研究员程映国调研泸州中稻+再生稻“吨粮田”建设工作后,对泸州狠抓品种筛选、实施高产集成技术推广、开展农机农艺融合试验,实现粮食高产的做法给予肯定。
泸州之所以在四川省开展“吨粮田”创建中处于领先地位,是因为在10多年前就开展了水稻高产创建。
2009年,在泸县云龙镇大水河村八组和天兴镇田坝村二组,共实施了342.6亩“百亩吨粮攻关田”,其“中稻+再生稻”两季水稻亩产1006.8公斤,比非示范区两季稻亩产高了277公斤,已超过农业部和省级下达的产量指标,受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谢华安的肯定。
当年,泸州实施粮油高产创建活动,组织农民大培训、品种大示范、技术大推广“三大行动”,开展“百亩攻关、千亩展示、万亩示范”,以达到粮食高产目标。泸州的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采取良种统供、旱秧统育、三角形统栽、施肥统配、病虫统防、粒芽肥统施、推广粮食生产集成技术,使水稻高产创建取得显著增产效果。
来源:川江号
编辑:汪静 责编: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