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四化同步 城乡融合 五区共兴——学习贯彻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

昨日,《四川日报》整版聚焦泸州

来源:​龙马融媒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31日 09:58

昨(30)日,《四川日报》第08版“市州观察”整版聚焦泸州,报道中国西部工匠城的快速成长,以及党建引领泸永江融合发展、泸州开展极速审批改革等内容。由点及面,关注了泸州抢抓机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事。

报道内容如下↓↓↓

以工匠之名

这座“城”在快速成长

3月24日,合江县先市镇先市酿造传承基地项目一期施工现场,新建的酱油晾场已经投入使用,古法酿造技艺体验中心、先市酱油文化展览馆、游客接待集散中心等即将完成主体结构施工。将先市镇打造成“酱油工匠之乡”,是泸州推动中国西部工匠城建设的举措之一。去年6月,泸州启动中国西部工匠城建设。根据建设方案,泸州将重点围绕智能制造、现代医药、乡村振兴、白酒(食品)、绿色建筑、能源化工等行业,规划建设一批工匠学院、工匠园区、工匠小镇、实训基地,促进工匠人才队伍素质整体提升,为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技术技能人才保障。

以工匠之名营城,意在以“区域项目集群化、片区产城一体化、产教融合示范化”为目标,营造“以教促培、以培兴产、以产带城、以城育教”的城市氛围。近10个月时间过去,中国西部工匠城建设进展如何?

强核心

从4个方面统筹推进

驱车行驶在泸州第二医教园区的道路上,硕大的“中国西部工匠城”展示牌映入眼帘。道路四周,分布着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泸州医疗器械职业学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卫生学校、江南职业中学等。

“这里是中国西部工匠城的核心区,有多所职业技术院校,目前正在进行教学资源升级和周边配套项目建设。”泸州市纳溪区人社局副局长罗小平介绍。

远处,一组红顶灰墙的三层楼建筑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是核心区的配套项目“匠心花园”,目前已完成主体施工,预计5月开业,届时将引入共20余家服装、美食、饮品店,解决核心区周边无商圈配套的问题。站在“匠心花园”前环顾四周,四处都是建筑工地,拉载建筑材料的卡车不断驶过。

泸州市人社局工作人员万敏介绍,目前中国西部工匠城“酱油工匠之乡”、核心区“匠心花园”和“匠心驿站”等项目已完成主体建设,中国轻工工匠学院、中国酒业工匠学院也相继落户泸州,泸州的“职教版图”进一步扩大。根据规划,中国西部工匠城核心区空间布局将着力构建“一核三园多点”。

建设进度不断刷新。3月10日,中国西部工匠城厅市共建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召开,审定了《西部工匠城建设2023年工作要点》。

今年,泸州将从组织统筹、项目建设、工匠培育、服务保障4个方面推进中国西部工匠城建设。比如,在项目建设方面,泸州将加快工匠城核心区、工匠学院、工匠园区、工匠平台建设,同时以市场化手段推进工匠城建设工作;在工匠培育方面,泸州将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并开展新型技能培训改革试点。此外,泸州市总工会将开展2023年度“酒城工匠”寻找活动,并稳步推进区县、行业、企业工匠人才选树工作,形成工匠人才梯次培育体系,为中国西部工匠城夯实根基。

找方向

紧盯市场需求放大优势

去年6月,中国西部工匠城在泸州启动建设后,印发了中国西部工匠城建设总体方案。记者注意到,建设总体方案中多次提到了“酒”。

这与白酒产业提档升级、对白酒专业技能型人才需求增加有关。以四川泸州白酒产业园区为例,随着白酒酿造、包材生产、灌装生产等企业设备逐步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园区对专业、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在与日俱增。

巨大的市场需求,让项目建设不断提速。目前,培养现代化白酒产业人才的泸州川酒学院预计4月投入使用,中国酒业工匠学院即将开班开学,中国白酒生态智能酿造产教融合示范园一期项目已经动工。

市场需求,同时也为当地的工匠培养提供了导向。3月21日,51名学员在泸州医疗器械职业学院拿到护工培训合格证。这些学员是来自泸州各区县的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他们在此进行了为期7天的护理技能培训,具体课程包括观察睡眠照料、排泄照料、协助康复训练技术等。在结业当天的专场招聘会上,培训学员手持合格证现场选岗,达成就业意向27人。

去年,泸州市江阳区人社局在全区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4300人次,补贴资金353万元;开展社会性职业技能培训12000人次。

今年,泸州将围绕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在全市开设白酒、建筑、化工、医药等30个特色工匠培训班,年培训规模力争突破5万人次。

优服务

为成渝地区做技能人才保障

中国西部工匠城如何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记者在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内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川南公共实训基地找到了答案。

“电梯在运行中出现了轻微抖动,该如何处理……”川南公共实训基地一楼的电梯实训中心,来自川南多家公司的电梯调试员正在进行实操演练。教室里,有两台直梯、三台扶梯,以及两套电梯VR仿真实训室,主要开展电梯安装、维护维保相关的技能培训。

除了电梯、焊接、钢筋、茶叶、咖啡调酒等实训室,川南公共实训基地还围绕成渝地区支柱产业,打造了智能建造、智能维修、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现代服务业和虚拟仿真6个实训中心。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刘利亚介绍,川南公共实训基地主要用于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举办技能竞赛等。2021年6月投入使用以来,已经开展重点就业群体职业技能提升培训8615人次,企业职工培训2116人次;承办2022年四川省第八届农民工职业技能大赛、2021年首届“川渝杯”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省市各级各类竞赛20余项。“基地还与重庆永川区工业园、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合作共建数字化产业人才培养基地、未来数字学院,拓宽高校毕业生实习实践与就业平台。”

中国酒业学院也是中国西部工匠城建设的重要抓手之一。学院现有酿酒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环境监测技术、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跨境电商和现代物流管理7个专业。“我们将发挥酿酒技术省级高水平专业群人才培养的引领作用,打造技能人才合作办学、标准输出、人员交流、资源服务等对外交流合作的典范。”中国酒业学院院长刘竟成表示。

泸州打造了一批

群众身边的廉洁文化“风景线”

小乡村里刮起“伞韵清风”

3月24日,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镇董允坝村,一辆旅游大巴车缓缓停靠在伞里古街门前。

“我们是特地来看油纸伞的。”走下大巴车,几名游客一边走向古街转角处的油纸伞博物馆,一边讨论着此前在网上看到的一段视频。那是泸州市纪委监委发布的一个廉洁文化主题视频,内容是家人向考上公务员的女孩赠送油纸伞。“视频的寓意是做人如做伞。”毕六福在旁边接上话茬。

伞里古街

分水岭镇的油纸伞被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毕六福正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制作油纸伞,需要以楠竹做伞骨,在伞面上涂桐油,以便防蛀防雨。毕六福说,他们制作的油纸伞,伞面在水中浸泡24小时也不会变软,更不会脱骨。

以伞骨寓意正直,以涂油寓意防腐,泸州在伞里古街打造了伞骨廉洁文化基地,以“人如伞,骨正不腐”为主题,通过还原油纸伞这一独特制作技艺的同时,传承弘扬“做人犹如做伞,要正要直、防腐防蛀”的伞骨文化价值观,教育党员干部筑牢思想防线,引导社会大众崇廉尚廉。

据介绍,伞骨廉洁文化基地建成后,每年吸引10万余人次前来“打卡”,也让伞里古街更加为人所熟知,为董允坝村注入乡村振兴的“廉动力”。

近年来,泸州市纪委监委按照“整合资源、因地制宜”的原则,做“活”廉洁文化与传统文化结合文章,深入挖掘剪纸、画扇、油纸伞等传统手工艺中蕴含的廉洁元素,打造了一批群众身边的廉洁文化“风景线”,并在各廉洁文化点位常态化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工艺活动,营造“处处见廉、时时享廉”的浓厚氛围。

此外,泸州市纪委监委还制定了加强新时代特色廉洁文化建设“十二条措施”,开展倡廉、育廉、润廉、醒廉、助廉“五廉”行动,推动廉洁文化融入基层共建共治共享。

自措施实施以来,泸州市纪委监委紧盯权力规范、作风建设、文化建设等内容,在区县探索开展“六廉同建”等活动,弘扬崇廉尚洁良好社会风尚,同时联动开展“好家规、好家训、好家风”征集评选展播活动,收集社会各界投稿300篇,网络累计投票达229万次。

项目审批时间压减70%以上

泸州开展极速审批改革

3月24日,记者从泸州市委改革办获悉,通过持续完善项目化统筹、系统化集成、制度化推进“三化联动”工作机制,泸州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进展。其中,极速审批改革顺利推进,在促进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建设、早达效方面成效明显。

一方面,泸州重构审批程序,通过整合优化审批环节、分段确定牵头单位、分段并联审批事项等方式,对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实行并联审批;另一方面,泸州提前介入并联开展可行性研究报告、节能报告书、施工图技术审查等工作,推行重点项目审批辅导、容缺受理+告知承诺、施工许可分段办理;同时,泸州推动数据共享,同一项目仅需向一个部门提供一套资料,实现网上审批、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此外,泸州还对审批阶段容缺受理、承诺办理、同步审批等进行统筹,实现专班运作、精准服务。

“目前,项目总体全流程审批时间在法定时限基础上压减70%以上,督促引导涉审中介服务时间压减50%以上。通过告知承诺容缺办理、部门流转,取消审批事项申报资料35项。”泸州市发展改革委总经济师阮杰介绍。

目前,泸州市罗汉片区环境整体提升工程等53个项目已通过极速审批方式完成前期阶段并联审批,柏木溪生态公园项目等31个项目已通过极速审批方式介入前期辅导和并联审批。

党建引领泸永江融合发展

三地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3月22日,党建引领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会在泸州召开,泸州市与重庆市永川区、江津区三地围绕组织工作共建签订协议,将共同为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根据当天签署的《党建引领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地将协同谋划实施一批具有引领性、带动性的党建项目,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动能。

此外,三地还签署《共同建设成渝地区高技能人才聚集示范区合作协议》,将突出人才第一资源,深化人才制度创新、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合力抓好人才协作培育使用,共建成渝地区高技能人才聚集示范区。

泸州强化文旅品牌建设

99个文旅项目统筹推进

树蛙部落效果图

3月24日,泸州市江阳区黄舣镇,长江岸线生态文旅示范项目一期(树蛙部落)正在施工。该项目占地25亩,项目计划投资6000余万元,预计在4月底完工,将打造沉浸式体验的树屋部落微度假区。

该项目是泸州重点建设的文旅项目之一。据介绍,今年泸州将统筹推进99个文旅项目建设,并积极申报省级文旅融合示范项目,为文旅品牌建设夯实基础、积蓄力量。

目前,丹林百年梨雪民宿庄园、树蛙部落、青普泸州行馆等文旅项目已引进落地;酒城乐园立体廊道、江阳文体中心、老泸州·大河街等文旅项目已开工建设。

泸州的这些石刻上

留存着鲜活的宋代记忆

在四川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1万余件石刻文物是展陈的重点。这些石刻内容丰富、雕刻精美、技艺精湛,是当地重要的文化遗迹。

这样丰富的石刻留存,与泸县在南宋时期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以及当时所处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关。

泸县古称江阳,在西汉建元6年(公元前135年)时设县治。唐朝后期,一批石刻艺人躲避战乱来到泸县一带,由于泸县的石材丰富,取料容易,他们的石刻技艺就在这里传承延续下来。

到了宋代,地处川、滇、黔交会处的泸县成为益州、梓州、夔州三路及大理之间的交通枢纽。加上南宋中前期,蜀地战乱较少,社会比较稳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泸县的官绅与富庶之家,竞相为自己雕凿石刻。在此后的岁月中,大量石刻被保留下来,使泸县成为宋代石刻相对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从现保存在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内的石刻来看,雕刻手法主要是高浮雕、浅浮雕和阴刻三种形式,内容包括伎乐、花鸟、侍仆等,还有不少反映酒业生产和酒文化的作品。泸县宋代石刻是四川南宋石刻的代表,体现了宋人的精致和精雕细琢的审美。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走进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透过石刻,了解宋代人的审美趣味,感受宋代的生活场景。


来源:川江号

编辑:汪静 责编: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