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开那么多会吗?
来源: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10日 16:13
周会、例会、碰头会、动员会、协调会、视频会、总结会、分析会……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去开会的路上。你是否也不知不觉困在“会中间”?前段时间,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与中央纪委办公厅联合通报的几起典型案例中,某央企总部及其下属公司一年开会800余次的现象触目惊心。我们真的需要开那么多会吗?毫无意义的寒暄见面、未经调研的头脑风暴……冗长又低效的会议,令人头疼。开一场没有“头”的会。三言两语就能交代清楚,但必须拖到会议结束,参加人员要么与会无关,要么关系不大。就算是线上会议,也是动辄半天甚至一天的预定时长。白天忙于开会,挤占大部分办公时间,晚上才有时间做正经工作,但已身心俱疲。最终陷入死循环,工作效率低下。因会议而产生的时间浪费,何尝不是一种“工作内耗”?开一场没有“果”的会。基层曾流传过这样的顺口溜:“上班没干啥,一直忙开会,大会接小会,神经快崩溃。大小事不干,通通往外推,问我啥本领,专长是开会。”凡是上级会议要求,顾不上消化吸收,一律先开会传达,下级抓紧落实到位。一通操作猛如虎,所有问题似乎都有了结论和解决方案,落实在哪?没关系,就定个时间再开会。会议这趟无序列车,开到哪里算哪里。开一场没有“心”的会。日常等靠要,会里要答案。毫无主旨的会议,讲话内容永远都是“复读机”“传声筒”,愿景畅想“空中飞”,套话大话“到处跑”;会场即秀场,走固定点位,开会拍照记录留档即完事。被“按”在会议室的基层干部,身陷“会海”中缓缓前移,难以下沉一线,亟待解决的矛盾与问题被屡屡搁置。会务繁忙,却往往成效甚微。讨论的话题要么脱离方向,要么难下结论,最终成一场空谈。“无效会议”扎堆,折射堪忧的能力与格局。悬而未决的问题,问计八方实则本领恐慌;被十八道金牌召回的“临时紧急会议”,却是往日高度重复内容;下班开会、休息日开会,挑战“工作生活平衡”界限,为显“狼性”却养惰性。形式大于内容的“会风”,滋生惰性思维。把开会当作首选的工作方式、管理方式甚至是“政绩”。一些地方政府过度相信会议之效用。工作开展之前,开个动员会“鼓鼓劲”,工作遇阻,开个推进会“提提气”,工作结束后,开个表彰会“发发奖”,会议过多过滥,变成推动工作和狠抓落实的拦路虎。本末倒置的会议,异化为形式主义秀场。习惯于把开会当作传达指示、沟通信息的唯一途径,热衷于把本年度会议频次、会议规模、参与者数量作为考核KPI,也就出现了“重场面,轻效果”“重形式,轻内容”的官场迷惑现象。一些学术单位、科研单位,开无关专业的“务虚会”;一些文化单位,巧立名目开“采风会”……不知不觉忘了初心,荒疏业务。必要的会议是沟通意见、形成决策的有效方式,是传达政令、落实工作的重要环节。将业务工作会议、日常会议浓缩为精简务实会议,让各级单位有更多的精力把会议部署落到实处,对提质增效必然大有裨益。出实招、办实事。中央层面高度重视,从中央八项规定提出精简会议活动和文件简报,到把“单纯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列入《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禁止性条文,再到为基层减负严格控制层层发文、层层开会,意在敦促各级各单位把心思多放在解决实际问题上,落实到群众需求之处,调研情况,分析症结,评估决策。开短会,讲短话。为提高会议质量和时效,“无会日”新风渐起,成为服务基层改革攻坚的抓手。安徽六安市金安区将每周二、周四定为“无会日”(小型碰头会除外),无特殊情况不召开全区性工作会议,集中精力抓工作落实。浙江温州龙港市从去年3月开始推行“周二无会日”制度,大力推动市领导与部门“一把手”集中时间和精力带头下基层。解难题,多切题。“无会日”并不代表不开会,不妨少些照本宣科,直奔主题、直面问题与难题。高效会议总和目标明确挂钩,在会议开始前,应明确目的和预期成果,清楚会议价值所在。议程也应紧凑高效,利用会议提升工作效率,而不是妨碍参会者“真正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