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砖厂污染物排放量有异常上升,立即排查原因,点对点督导帮扶。”“完成今天的优良指标,你们还有差距,工作上再加把劲。”
进入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严峻的冬季,每天数以万计的调度指令从四川省生态环境厅、18市(州)各级生态环境局的“指挥部”发出。在攻坚的主战场,一场大气攻坚“保卫战”正迅速展开。
牵头抓总,指导18市(州)定目标、划重点
“四川盆地地形相对封闭,环境容量有限,尤其是进入冬季气象条件不‘给力’,污染物不易扩散,叠加人为排放因素持续累积,就会形成污染。”生态环境厅大气处相关负责人解释,这也意味着,要改善冬季大气环境质量,四川必须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针对不利气象条件,生态环境厅牵头抓总、统筹谋划,18市(州)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紧盯污染物减排、重污染天气应对等,上下齐抓共管,部门协调联动,层层压实责任,下大气力推动空气质量改善。
11月底,生态环境厅印发《2024年冬季大气攻坚“保卫战”行动方案》,按周分解18个市(州)PM2.5浓度和优良天数目标,分时段、按比例、分层级精准施策。在工作机制上,对18个市(州)大气攻坚实施日调度、周通报,实行“红、黄、绿”警示提醒机制,对超额完成目标的标记“绿灯”、对贴线完成的标记“黄灯”、对未完成的标记“红灯”进行提醒提示,并对措施落实不力、距离目标差距大的按程序约见、约谈。
与此同时,生态环境厅启动常态化跟踪帮扶,通过联合督导、巡回督导、交叉督导,组织专家团队对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三大重点区域驻点跟踪帮扶,帮助地方提升治气水平。
靠前指挥、齐抓共管,推动空气质量改善
责任明晰,目标明确,坚决打赢“保卫战”的集结号随即吹响。各条战线闻令而动,聚焦重点、精准施策,每天“盯进度”“赛指标”。
12月初,四川遭遇一轮污染过程,泸州、自贡、内江等地党政“一把手”和相关负责人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靠前指挥、现场督导,各级各部门积极响应,全力应对污染天气。
在泸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日调度全市空气质量情况,要求全市上下统筹联动、聚力攻坚,务必确保不出现重度污染天,并带队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夜查暗访重点污染源,层层推动落实。各重点区县通过召开会议、现场督导等方式压实“最后一公里”。结合大气污染特征,强化预警分析,提前会商研判,及时启动污染预警,实行24小时监测分析,加强重点污染源监管执法,派出工作组暗查督导。市级相关部门成立工作专班,分行业领域开展应急管控;区县采取“红黑榜”“财力奖惩”等制度推动攻坚措施落实,对工作推进不力、问题突出的区县、乡镇及时开展约谈提醒。
在自贡,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位推动、提前部署,在市政府常务会等重要会议上专题研究攻坚“保卫战”推进情况,听取大气污染攻坚专题汇报,现场调研重点企业绩效升级和应急减排,确保全市上下步调一致、应对有序。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每日调度,采取“四不两直”暗访重污染应急管控、召开应急响应工作调度会议,压实各级各部门工作责任。市县两级联动铁腕管控,紧盯工业源、扬尘源、移动源、面源污染防控,全域推进工业企业、建筑工地、维修机构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每日开展交叉执法检查、夜查行动,最大限度减少污染排放。
在内江,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定期研究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逢会必强调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分管市领导每日调度,市四大班子领导通过现场调研、会议研究或暗查暗访,推动解决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的具体问题。制定实施《内江市大气污染防治重点行业(领域)集中攻坚责任分工方案》,明确28个市领导牵头开展16项重点攻坚。实施分级管控措施,采取细化洒水降尘、优化车辆通行、管控餐饮油烟、协商排污大户错峰生产等手段,最大程度压减PM2.5浓度。发动网格员、信息采集员等发现大气环境问题,做到早发现、快处置。
精准“治气”,全方位织密监管网络
“科技城新区戈家庙周边存在颗粒物高值区,主要为扬尘源,请立即核实!”12月11日上午,收到绵阳市生态环境局推送的问题线索后,从联合相关部门精准排查到处置情况反馈,科技城新区用了不到3小时。
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每天数十个风险区域需要排查处置,能够迅速精准地给大气“把脉诊治”,绵阳是怎么做到的?
原来,今年7月,在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的驻点帮扶下,绵阳市全面打造具有绵阳特色的“天空地”一体化溯源防控系统,利用卫星遥感、雷达扫描、组分监测、多源分析等科学手段,实行问题“溯源—交办—排查—整改—反馈—评估”闭环管理,助力精准“治气”。
12月初的污染过程中,绵阳市利用该系统,24小时不间断开展溯源分析,及时研判调度,实时推送高值区,“量身定制”应对方案,推动各级各部门精准施策,为污染应对腾出“空间”。在推动企业污染防治主体责任落实上,绵阳市积极协商84家重点企业开展污染物减排行动,协调重点区域砂石货运车辆错峰运输。针对移动源污染防治薄弱环节,则实行常态化限行,确保在颗粒物数据高值时段第一时间响应和处置。
“保卫战”打响以来,全省各条战线积极发挥生态环境监测“侦察兵”参谋作用,强化科技支撑,整合环境观测卫星、空气监测站(微站)、超级站及走航车等,布设“天罗地网”,精准“揪出”大气污染源,为各级生态环境“指挥部”出谋划策提供重要支撑。
锁定污染源后,如何对这些“敌兵”进行精准打击?
做实攻坚举措、措施形成闭环、发挥技术支撑……面对冬季大气污染防治这场“硬仗”,乐山市将攻坚措施科学精准落实到“最后一公里”。
攻坚举措上,印发了《乐山市大气污染防治秋冬季阶段性攻坚方案》,安排部署重点区域排查整治、精细化监管、面源污染管控、重污染天气应对、“利剑护蓝”执法等5大专项行动,建立会商、调度、督办、通报等工作制度。
重污染天气过程中,乐山市提前72小时发布预警,确保所有管控点位、企业知晓预警启动时间,预警期间对重点区县开展帮扶指导,对重点企业进行现场检查,确保各项措施形成闭环。技术支撑方面,组建专家技术组每日分析会商,精准指导各地应对。
攻坚还在持续,生态环境厅12月11日召开的全省冬季大气攻坚“保卫战”推进视频会议,总结复盘了近期污染过程应对成效,邀请专家指导各地学习掌握数据分析评估方法,提升科技监测数据运用能力。当前,各地正抓紧查漏补缺补齐短板,实施精准科学差异化管控措施,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全力“削峰降级、抢良消重”,坚决打赢冬季大气攻坚“保卫战”,持续提升群众的蓝天获得感、幸福感。
编辑:袁萌
责编:刘健
审核:朱朝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