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3 11:16
观众的支持,是龙潭剧社的演员们继续表演下去的动力。
重生
闭门三年后恢复演出 团长挨个打电话“请”戏迷回来
3月15日,伴着鲜花和红毯,位于泸州市龙马潭区中码头附近的龙潭剧社闭门三年后,终于开门迎客、恢复演出。首演当天,观众席座无虚席,上至耄耋之年的老人,下至牙牙学语的孩童,挤在狭小的剧场里,共同见证了这个有着21年历史的民营川剧艺术团重生。
精彩的表演引起观众阵阵叫好。
舞台下坐着的100多人,大半是60岁以上的老年观众,他们能在首演当天不约而同出现在剧场,靠的是团长张德华的一通通电话。当龙潭剧社恢复演出的消息在网上出现时,许多不会上网的老观众依旧一无所知。首演前几天,龙潭剧社创始人兼团长张德华专门挑了一个下午,打开手机通讯录挨个打电话,把老戏迷“请”了回来。
龙潭剧社创立多年来,通过电话和观众联系,是张德华一直的习惯。过去,龙潭剧社临时接到外出演出,剧场需要停演时,为了不让观众扑空,张德华挨个给有联系方式的观众打电话,一来二去,她的手机里存了五六十个忠实观众的电话。因疫情停演的三年间,张德华仍隔三差五接到观众追问何时恢复演出的电话,有观众为了看一场龙潭剧社的演出,让子女陪着从合江追到了重庆。
观众拿出手机记录演出精彩瞬间。
“我顶着巨大的压力重开剧社,就是因为放不下这些观众。”张德华说,龙潭剧社创办21年来,许多观众每天都来看演出,在剧社经营困难的时期,还有观众四处奔走帮忙。对观众而言,每天到龙潭剧社看戏是生活乐趣的来源;对张德华来说,观众则是一直陪伴着剧社和演员成长,也是她坚持演出的动力。
川剧表演。
首演当天,当观众席里出现了那些熟悉的面孔时,张德华十分感动。同时,张德华也发现许多观众相比三年前老态尽显,步履蹒跚,又不禁悲从中来。
首演第二日,剧场的观众从前一日的140多人,减少到30多人。面对此景,张德华坦然中带着一丝无奈,“三年间,有的观众去世了,有的观众老了走不动了,从15元上涨到20元的票价,也让一部分观众犹豫了”。
如今,川剧经典节目变脸中融入了不少俏皮元素。
不过,恢复演出后,龙潭剧社的观众席里也出现了一部分年轻的面孔。31岁的陈敏从网上看到龙潭剧社恢复演出的消息后,首演当日便陪着爱看川剧的妈妈到了现场。陈敏表示,四川人应该热爱自己的文化,川剧只要静下心来看,就可以看懂。3岁的周泽安对川剧有着浓厚兴趣,在父亲周宇的陪伴下,他看得津津有味,还模仿起了川剧吐火的动作。周宇表示,未来儿子若对川剧感兴趣,他愿意在这条路上培养他。
川剧经典节目吐火。
“首演那天,很多人是专门来给我们捧场加油的,首演一过,走不动的观众就很难出门了,也不知道以后还有多少人来看川剧。”张德华说,如今,龙潭剧社过去的观众已逐渐老去,年轻的观众还未形成规模,剧社未来如何发展,她有些担忧和迷茫。
困境
剧团入不敷出、市场窄化演员青黄不接龙潭剧社的双重危机
日前,因疫情停演三年的龙潭剧社在泸州市龙马潭区中码头恢复演出。首演当日,100多位观众来到现场,龙潭剧社恢复了往日的热闹。但首演结束,人潮退去,留给龙潭剧社的,除了空荡荡的观众席,还有接下来如何生存的问题。观众逐渐老去、演员重招困难、川剧市场窄化、剧团入不敷出……作为民营川剧艺术团,龙潭剧社正面临着生存与传承的双重危机。
恢复演出后,龙潭剧社演员在黑板上写下每日表演剧目。
老演员流失 新演员“昂贵”
川剧演员召集难阻碍剧社发展
谈到恢复演出的阻碍,龙潭剧社创始人兼团长张德华表示,最难的是重新召集演员。剧社停演的第一年,为了保住剧社,她一直为演员支付保底工资,但时间一长就很难再坚持了。没有了演出收入,演员们有的转行谋生,有的回老家务农,剧社偶尔接到演出时才重回舞台。龙潭剧社决定恢复演出时,原本的演员班子已很难再聚齐。
“要不我试一下,你看看?”张德华发出恢复演出的通知后,住在剧社附近的老演员老胡和妻子第一时间回到剧社,想要重回舞台。此时,老胡夫妇已年近80岁,出于安全考虑,张德华原本不同意二人回到舞台,但看到老胡小心翼翼地问能否再试一次,她于心不忍,最终答应给二人安排一些容易的表演。
演员流失的流失、老去的老去,最终,加上张德华和老张夫妇,龙潭剧社只召回了6名固定演员,其中55岁的张德华是其中最年轻的。
为了撑起剧场表演,张德华只能不定期招募临时演员,经济压力同时上升。演员临时从其他地方赶到剧社帮忙,张德华生怕怠慢了,不仅要解决演员的路费和吃住,还要支付比固定演员更高的工资。张德华表示,目前龙潭剧社的经营费用,一部分来自三年间在外演出的积蓄,一部分来自她受邀讲课的收入。尽管已经把个人在剧社外的收入投入剧社,但剧社依旧入不敷出。
张德华(左)和张崇誉(右)为《梅花湖》表演者设计妆发。
担忧中,龙潭剧社青年班演员张崇誉的加入,让张德华看到了一丝希望。为了让更多年轻观众认识了解川剧,今年初,龙潭剧社面向年轻人免费开设了川剧班,其中22岁的张崇誉是张德华最看好的一位“新秀”。兴许是当舞蹈老师的缘故,张崇誉在川剧表演上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进班第一天就表现出色,张德华打算好好培养他,让他带动更多年轻人喜欢上川剧。
张崇誉坦言,自己对川剧感兴趣,但不知能学到何时。在龙潭剧社学习川剧期间,张崇誉十分勤奋,除了青年班固定的上课时间,空闲时也会到剧社练习动作。
3月20日,张崇誉作为青年班唯一的学员,登上了龙潭剧社庆祝建社21周年的舞台,并表演了《梅花湖》,出色的表现得到了张德华的肯定。但出于谋生考虑,张崇誉不确定能不能长期在龙潭剧社学习川剧。不过他表示,只要在剧社一天,自己就会尽心尽力去学好川剧。
戏曲普及度低 年轻市场窄化
龙潭剧社面临川剧传承危机
“要说传承,我相信每位川剧人都会有传承危机。”观众流失、演员青黄不接,面对戏曲市场越来越窄化,张德华丝毫不掩饰自己的担忧。
当下年轻人对川剧知之甚少,甚至漠不关心。张德华回忆,有一次外出授课,她看到一位年轻川剧老师用京剧锣鼓为川剧配乐,她上前质疑,对方只轻描淡写地回答:“我也不懂,就觉得差不多。”身为川剧老师,却分不清川剧乐器和其他剧种乐器的区别,张德华对此感到十分无奈。
为了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川剧,学习正确的川剧知识,将原汁原味的川剧传承下去,张德华打算在剧社经营上与时俱进,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龙潭剧社、走进川剧。目前,张德华打算推出一些适合年轻人的活动,如川剧研学、川剧化妆体验、川剧服饰试穿、设置川剧网红打卡点等。在剧目设置上,除了传统的经典节目,张德华准备在民间收集奇闻趣事,编写一些通俗易懂、更有趣的川剧节目,以打开年轻人的市场。
年轻血液的注入,让龙潭剧社更具活力。
对于川剧的传承困境,张崇誉认为,最大的问题是普及度太低。现在川剧在国外很受欢迎,在国内提到川剧许多人却一知半解,说明国内对川剧的普及度还不够,值得反思。川剧没有普遍进校园纳入教学课程,是导致普及度低的原因之一,“拉丁舞都可以作为艺术特长参加艺考了,川剧却不可以,年轻人当然不愿意花时间去学一个‘没有用’的技艺”。
在张崇誉看来,融合是当下川剧普及和传承的必由之路。目前,《归去来兮》《赤伶》等含有戏曲唱腔的古风歌曲很受年轻人喜爱,原因在于歌曲里的戏腔部分。“完全的戏曲对年轻人来说稍显平淡,缺乏吸引力,把戏曲唱法和现代歌曲融合,年轻人就愿意接受学习了。”
张德华表示,为了提高川剧在年轻人中的普及度,她愿意到各个地方讲课,把川剧知识带给更多人。张德华说,曾经有位年轻人找张德华学习川剧,原因是去省外上学时,同学听说她是四川人,就满心期待地问她会不会唱川剧,对川剧知之甚少的她觉得很羞愧,回到泸州后决定学习川剧。这段经历让张德华相信,当下许多年轻人的“川剧魂”正在觉醒,在年轻人中去普及川剧知识是切实可行且有希望。
自负盈亏经营龙潭剧社的这些年,张德华也曾想过放弃,但如今重新恢复生机,她决定继续走下去。害怕观众老去,演员召集困难,剧社经济压力上升,这些困难对张德华而言,都比不上那颗热爱川剧、想要让川剧一直传承下去的心。
来源:川江号
编辑:汪静 责编: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