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8 15:39
讲述人:张德华(龙潭剧社团长)
记录者:泸州日报记者 袁轶
2002年起,川剧的声音开始在泸州小市街道中码头回荡,来自城区周边乡镇的戏迷,追逐着川剧的声音,准时来到剧场领略川剧之美。剧场老板名叫张德华,是一名“外地泸州人”,也是一名川剧传承人,她与丈夫成立了泸州唯一民营川剧团——龙潭剧社。
1997年,张德华来泸扎根小市。她亲历和见证了泸州城市的发展,也真切感受到泸州市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支持。
张德华舞台照。王伟 摄
一根火柴“换”几句川剧唱词
这寒风吹得我体难扎挣,闲庭院对晨光窗明几净——《玉堂春》
我是资中人。11岁时,我在资中县龙江镇一个街边剧场观看了川剧《珍珠塔》。戏演完,我站在外面看着舞台帷幕合拢,心想自己要是能进到帷幕里面那个世界该多好。
后来,经熟人介绍,热爱川剧表演的我进入川剧团拜师学艺。
此后的42年时间,我的人生和川剧紧紧绑在了一起。1985年大年初一的夜晚,我这辈子都记得,当时团里派我去演玉堂春,角色的唱词实在太长太长,我躺在床上背词,直到剧团熄灯后,我只能拿出一盒火柴,擦燃火柴靠那点微光照亮黑夜中的剧本唱词进行背诵,一根火柴“换”几句唱词,如此循环反复,一个通宵,一盒火柴点完,天也亮了。
张德华舞台照。王伟 摄
我先后辗转于内江、宜宾、重庆演出,逐渐从舞台一侧没台词的丫鬟,演成了站在舞台中央的主角儿。1995年,我在重庆的中华川剧团工作,与鼓师陈兴勇结婚。1997年,泸州市川剧团急缺鼓师,他被选上,我便跟着丈夫一起来到了泸州。当时的泸州,沱江一桥还未修建跨线桥,与重庆等城市比起来,泸州的城市建设相对滞后。
后来,因为改制等原因,我与丈夫双双离开了剧团。出来后,我们俩开过茶馆、办过餐厅,但都不尽如人意。
2002年,丈夫去茶馆喝茶,朋友对丈夫建议,你既然有这个手艺,何不自己开办一个川剧团。朋友们纷纷说,我们这些戏迷,真心想听戏,你办个川剧团嘛,我们帮你筹点钱,办成后我们天天来捧场。我丈夫一生热爱川剧,朋友的这些话说到了他心坎上。
丈夫回来和我商量开办一个属于自己的川剧团。几经周折,2002年3月20日,龙潭剧社正式成立,在小市中码头新华书店演了第一出戏。
龙潭剧社。王伟 摄
2002年的票价是3元一张,很多戏迷每天下午准时来报到,看到剧场满是观众,我越演越来劲,下午正式演出,晚上和上午我坚持排新戏,做到日日有更新。
我就是王宝钏,寒窑是我一直守护的川剧戏台
寒窑哪有菱花镜,破水缸内照容颜,十八载老了王宝钏——《王宝钏》
好景不长,1年租期到期,房东不愿再租,我们剧社搬到了小市纸箱厂,2005年又搬至小市电影院。2014年小市电影院拍卖后,我只能再度挪窝。为了能给龙潭剧社找一个让观众方便看戏又租金合适的“家”。我走遍了泸州的大街小巷,并在各级文化部门的帮助下,于2014年11月17日找到了现在的剧场——小市中码头汇通百货仓库。
龙潭剧社每一次搬家,我与丈夫都要“脱一层皮”,找地址、搬东西、装修新址……每一项工作都不能怠慢。我曾想过放弃,但一想到观众那一张张因为川剧而焕发神采的脸,我还是咬咬牙挺过去。我就是王宝钏,川剧和观众是我的薛平贵,寒窑就像是一个川剧戏台,我要一直守着戏台,等着我的“薛平贵”。
张德华向记者介绍川剧戏服的华丽和精细。袁轶 摄
观众给了我做下去的勇气和底气,我不做了,他们的快乐真的就没有了。演出期间,天天都有住在农村里的年长观众,大清早出门转几次车来小市看戏,晚上又打着电筒走在田坎上回家;更有观众晚上直接不回家,在剧社附近找小旅馆暂住,第二天接着看。2014年,因为新址装修,为了补贴装修费去自贡演出,我在舞台上竟然看到了我的泸州观众!演出结束,80余岁的钟伯伯颤颤巍巍地拄着拐杖走过来对我说了一句话:张德华,我们来给你“扎”起。后来我才知道,这群泸州戏迷中腿脚方便的老人陆陆续续地来自贡、重庆等地追我的川剧看。不能走动的赵伯伯就每天去新址当监工,赵伯伯说“,我害怕装修工人偷懒,我在这里他们就不敢搞那些偷懒的名堂。”
龙潭剧社成立以来张德华记载的剧团账本。袁轶 摄
随着川剧的日渐式微,演员和观众都在渐渐流失。70多岁的蒋伯伯在后台找到我说“,张德华,我晓得最近演员少了,我年轻的时候在单位歌舞团待过,你可以给我画上妆,我演一个不开腔的衙役都行。”这句话听得我当场流泪。还有一次泸州下大暴雨,街上满是积水,我走进剧社的巷子,看见一个老人穿着早已湿透的鞋坐在地上等我,那位老人既期待又窘迫的表情,我至今记忆犹新,我赶快把老人搀扶进剧场,告诉在场演员和那位老人,今天就算是你一个观众,我们都要演给你看。
2014年,龙马潭区委宣传部召集电力、消防、环保、网络等单位和部门,在我们剧社开会,为剧社早日顺利演出而出谋划策。2014年起,市委、市政府积极争取相关优惠政策,以购买服务的形式,向龙潭剧社发放资金进行补助。2015年5月4日,龙潭剧社在中码头汇通仓库的剧场正式演出。从此,泸州戏迷们又有了新去处。
龙潭剧社现址——中码头汇通超市仓库。袁轶 摄
2019年底至今,因为疫情的原因,龙潭剧社演出时断时续。
今年,是我来泸州的26个年头,泸州早已是我的第二故乡,我见证了这些年政府对川剧的保护和支持,川剧同行们的互帮互助,以及观众们的长期守护。目前,我在龙潭剧社开设川剧训练班,免费教年轻人认识川剧学习川剧。我今年55岁,到了该退休的年龄,但我还想为泸州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再努力拼搏一把。
来源:川江号
编辑:汪静 责编:刘健